人文醫師 社會醫學

德國、歐盟與社會連帶 Solidarity in Germany and European Union

關鍵字:(中、德、英)
法蘭克王國、Frankenreich、Frankish Kingdom, 查理大帝、Karl der Grosse、Charles the great 或法文Charlemagne,神聖羅馬帝國、Heiliges Romisches Reich、Holy Roman Empire, 平等權、Gleichberechtigung、right of equality,社會連帶、Solidarität、 solidarity,健康不平等、Sozial bedingte Ungleichheit von Gesundheitschancen、health disparity

洪建德2008年,金融危機前寫於天母潺蟬軒,曾發表「德國、歐盟、與社會連帶」於台灣醫界雜誌2009, 52/10。更新的文章將會投稿醫學期刊



前言

德國離我們時差才七小時,但心理上覺得遠。除了華航直飛之外,都要在候機室等上2小時轉機。 雖然我在1982-1985年獲德國聯邦政府(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 Dienst)公費獎學金,即使對我們而言,除了收視德國之音Deutsche Welle,德國日常發生的訊息,也不容易在國內媒體中出現,日積月累,讓人覺得遠在天邊。1996年台灣醫界期刊,醫學的人文觀系列,曾介紹過幾次德國的衛生部門與健保制度[1-4],之後著力於市醫的整合,老人醫學的發展,2007年與2008年的參訪長期照護的衛生主管與第一線醫院,長期照護、失智老人機構,衛生行政與保險機關,更進一步深切體認「社會連帶」(德文Solidarität、英文solidarity )。
先回顧先前實行的社會保險-健保,是我們自由經濟型社會的異數,因為當時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依主計處發表的資料,顯示約低於5%的GDP,比之自由經濟的教父,美國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也達14%GDP,所以我國是相當自由經濟導向的國家,相對於OECD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平均達23% GDP,社會經濟架構明顯不同。美國不以社會保險來執行社會安全或社會福祉,也是一本自由經濟基本信仰,立場鮮明,不與歐盟同流稱社會保險,而稱公共保險public insurance,尊重市場機制,商業保險有如春筍,蔚為森林,美國的醫療機構要花相當多的行政費用,來處理繁雜的不同保險人,與不同被保險人買了甚麼保險人的甚麼內容的保單。

國內專家學者多數在美國訓練與求學,常以商業保險觀點來討論全民健保,可能會與世界脫節,因為OECD國家除了美國是商業保險,英國是公醫制度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之外,其餘健康照護health care皆為社會保險制(social insurance),全民健保是社會保險,如同勞保與公保也是社會保險,當年藍本的日本健保、勞保、長期照護保也是社會保險,國內對社會保險的由來,精神與保費與給付常與商業保險相混淆,所以介紹歐盟的社會保險論文有空間,認識了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基本,才能有效討論,凝聚公民共識;國人人口老化迅速,健保醫療支出高漲,長期照護也開始有人關心,為何德國在老化、長期景氣低迷下,1994年仍然推出第五個社會保險-長期照護險。值得注意的重點是:全球多數國家都實行社會保險,得先了解中歐歷史洪流,「社會連帶」為何、如何被孕育出來。



史前原鄉

德國北部與丹麥臨接的是朱德蘭(Jutland)半島上的Schleswig-Holstein州(圖0, 0A, 0B, 0C, 0D, 0E),到不來梅(圖0F, 0G)、歐爾登堡,過邊界到荷蘭(圖0H, 0I, 0J, 0K, 0L, 0M),直到千年前,中世紀地圖仍顯現星羅棋布、犬牙交錯的島嶼,人們一連串的圍海造地與天抗爭農地[5],原日耳曼人(protogermanic)移入德國北部、荷蘭一帶的3000年歷史中,漸漸與其它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獨立[6]。古語文學家、法學教授、童話作家的格林氏 Jakob Grimm歸納日耳曼語最大特色為印歐語系子音p、t、f、t、g,改變為f、th、p、t、k等規則,是為「格林法則」 (Grimm’s law),稱第一次日耳曼語改變 (first germanic sound shift), 1819年出版於德國文法中[7]。

接著成了語言學的時代,也證明歐洲各國兄弟之間分房,派下再分房的語言樹關係,看來是樹大分支divegence,當我們看到日耳曼各部落分支,也要注意如何合流convergence成為德國的開始,這股力量就是團結solidarity,但是剛開始是口號式的,例如馬西米連對著不聽話的諸侯說:各位條頓族的同胞,我們假如不團結起來,有一天會被法國或土耳其滅國,300年後,此話成真,1804年拿破侖稱帝(圖3),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圖3A)。

羅馬帝國的人們把北海(圖0-0E, 0H-0M),(圖1, 1A, 1B),與阿爾卑斯山之間(圖2-2Q),稱為日耳曼地方Germania,因為整體不容易像英國孤島,或日德蘭半島,孤立成單一民族,所以各個分支部落會生活一起,居住在萊茵河左岸者稱高盧人,居右岸者稱為日耳曼人German [8];這段史料凱薩征高盧紀中描述:紀元前51-57年,居住今法國、荷比盧、德,高盧集結了所有萊茵河左岸的部落,但潰敗後,遭凱薩屠殺數百萬人,存活者淪為奴隸[8]。紀元前13年-帝國在萊茵河左岸今邁茵滋市Mainz設了Castrum Monguntiacum,是現今邁茵滋Mainz地名由來(圖4, 4A, 4B, 4C)。但羅馬帝國從此未能跨河東征日耳曼地方,萊茵河右岸現今只剩一個前進基地,稱Kastel的孤城,是邁茵滋市的一區;在紀元1477年選帝侯大主教Dieter von Isenburg成立母校邁茵滋大學於市中心。

大約在五世紀西羅馬帝國末期,日耳曼地方西南部發生了子音的質變,從p、t、k,變成pf、ts、kx等,且各個子音質變,分別往北蔓延,形成數條東西向的方言線,稱第二次日耳曼子音改變 second Germanic consonant shift [9],此線以南的方言稱高地德語(high German),以北稱為低地德語(low German),在德國境內西邊起於Benrath(圖2),東邊經過波茲坦繞過柏林北部Potsdam(圖5)。

各部落語言繼續分化發展,形成各種民族與方言。1522年馬丁路德以高地德語,為德國人寫看得懂的聖經,因為過去只有古拉丁語版本。由於文辭優美結構精確,所以成為各個部落文字記載的典範,成為現代德文知母外,1524年丹麥Christian III聖經也由 Christiern Vinter and Hans Mikkelsen參考德文譯成,瑞典文、荷蘭文亦如此,甚至影響英語出現Tyndale。所以馬丁路德也成了現代日耳曼語族,書寫文字的宗師。對我而言,不用學習,就可以用「語源學」的知識,了解這些日耳曼語族的文字,因為各國規則類似,以及2000年前還是同一族之故,從語源與馬丁路德解碼,就充分了。
剛才提到印歐語系分房為日耳曼語族外,還有羅馬語族、斯拉夫語族,此外東方的伊朗印度語族,與歐洲許多小語族。九世紀後查理曼時代,西法蘭克王國子民歸化羅馬語族,講鄉野羅馬語,視為古法語,而東法蘭克王國移入的法蘭克人、在地薩克森族、南巴伐利亞族等,繼續講日耳曼各種方言,南部原住民講塞爾特語。

在這多種族共同生活的土地上,日耳曼人如何識別自己,他自稱為Deutsch,公元786年首先出現在查理大帝與教皇在merci的基督教會議文書,使用拉丁字theodice。字源是「非講羅馬語、塞爾特語的同胞」之意,很平常,看不出中譯「德意志」的國家主義貌。由於日耳曼人位於歐洲心臟部位,與各個鄰近國家與民族都有接壤,所以德意志是當地名,或內名endonym;日耳曼則是上古時代羅馬人稱呼的外名exonym。德文以Deutscher自稱,與英文Dutch同出一字源, 14世紀英語字dutch登場,本來指整個德意志人民,但是17世紀初荷蘭獨立後,專指荷蘭。現在聯合國鼓勵大家稱對方地名或族名,以內名優先,以表尊重,減少歷史的歧視與情結。

除英國人自己是German的末裔, 卻好笑地沿用羅馬人外來名用法,仍稱德國人(的)為German外,其他各鄰近國家各有不同的外名稱德國人,如義大利人用tedesco, 法國人用allemande,西班牙人用alemana,波蘭人用Niemcy,俄人用Nemoy,芬蘭人用Saksa,丹麥人用tysker,瑞典人用tyskt。這和各民族的德國鄰居有關,日耳曼地方接壤多,與接壤的部落是誰,就代表整個德國,因此外名才會差這麼多,例如法國的接壤是阿雷曼族,臨接芬蘭跨海的部落是薩克森族。德國人在1871年之後,南北德國統一,南德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II遜位(圖6),稱自己國家Deutschland。

但也因為疆域在歐陸中不易畫出界限,印歐語各房,互相征戰,或遷徙,慢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及諸多日耳曼部落的歷史記憶;德國中古至近代,像白雪公主故事背景般小國林立的歷史,。直到1870年以前,沒有成立過民族國家,自查理大帝以來,一直是個鬆散的邦聯confederation,他們民族國家化比丹麥與英國晚了千年。
英語版維基百科論述「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超越民族國家(或民族國家前)的架構,以封建諸侯結社的國家,也因為日耳曼意識形態及政治哲學,所以未繼續發展為民族國家,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公國、侯國、伯國、宗教領地與自由市的人民團體,組成的政治體」 ( 德語ein vor- und übernationales Gebilde,Lehnsreich und Personenverbandsstaat) [10]。

也因為超越民族國家架構的歷史記憶與經驗,才能促使過去神聖羅馬帝國成員,繼承一個千年的邦聯疆界,在二戰後,再成立歐洲共同市場,並以日耳曼傳統意識形態及政治哲學:團結Solidarität 與地方優先權Subsidiarität,在公認幸福(Wellbeing)社會保障[11]一百年後,再次建立各民族國家平等對待,謀求成員民族國家團結與社會連帶的歐盟。



法蘭克王國到稱帝

千餘年來查理大帝已經漸神格化,事實與傳說相混,以至其出生地也有六種傳說:今德境Aachen? 或Düren?今法境 Quierzy-sur-Oise, Jupille?今比境Jupille、或其父出生地Herstal?
不過都在德比荷交境,唯一離群值是法國Jupille的地名,不止散布四處,且離其它地方很遠。看來在德比荷交境處較合理,這裡也是法蘭克人的原鄉(圖7)。

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大帝出身法蘭克豪族,拉丁文:Carolus or Karolus Magnus,法語:Charles,法語發音在中古發生音卡爾變成為查理,德語名為卡爾大帝:Karl der Grosser,屬日耳曼人一支法蘭克族,會說古法語(鄉野羅馬語),與義大利教廷的合作其來有自,查理的父親在教皇的支持下,廢黜了三百年歷史的墨洛温末代國王,創造了卡洛林王朝。查理自772年起開啟了32年薩克森戰爭[12],薩克森族亦屬日耳曼人一支,居其東北方,今天北德廣闊平原(圖1-1C),說薩克森土話,崇拜自己的傳統神明(Heidetum)。

查理征服他們後,780年頒佈了「薩克森敕令」,下令不洗禮者處死、製造陰謀、反對基督教、殺死主教或教士者處死、不向教會交納什一稅者處以罰金。這又一度激起了薩克遜人的反叛。797年,查理頒佈較為緩和的第二部「薩克遜律令」,並開始實行讓法蘭克人遷入薩克遜地區的人口遷移政策,漸漸平定了薩克森地區,這也安下將來北德人脫離羅馬教皇的歷史伏筆。
774年南敗倫巴第王國,娶其女兒為妻,戴上鐵王冠,查理兼任倫巴第國王(圖8, 8A),結束2世紀以來,日耳曼部落倫巴第人對義大利的統治,之後康拉德等也以鐵王冠代表對義大利的主權統治,拿破侖在1801年也戴上鐵王冠,成為義大利國王。
778年西拒莫爾人於比里牛斯山。788年東潰巴伐利亞部落,置鎮邊伯爵以併其領。788年 - 796年對阿瓦爾人avar的戰爭,使法蘭克王國掠得了大量財富,佔領了多瑙河下游,約略現在高低奧地利兩州。

799年羅馬教皇利奧三世Leo III因領地貴族叛亂,夜半隻身逃出羅馬向查理求救,查理進入義大利,平定了倫巴底人「叛亂」,恢復了教皇的職位。800年又一次率兵南伐義大利半島後,儼然成為教廷(圖9, 9A, 9B, 9C, 9D)及教會的保護武力。800年12月25日,查理大帝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做禮拜的時候,突然被利奧三世戴上了皇冠,有如古代中土黃袍加身,並被歡呼為「羅馬人的皇帝」,這可是查理一世首創的模式,地上世俗的武力,被天上天主代表-羅馬教皇認證為皇帝,直到拿破侖破例自己加冕為皇帝止,造成成千上萬的生靈死於非命,中歐與義大利半島生靈塗炭,都因為教皇與皇帝互相的征伐。
查理又向東北挫丹麥,進而襲奧德河以東斯拉夫部落,讓已經西侵到易北河的斯拉夫部落退回。801年攻陷了巴塞隆納(圖10, 10A, 10B, 10C)(參考藝術家的故鄉-加泰隆),佔領埃布羅河以北地區,也讓伊比利半島免於被異教回教徒繼續深入,也讓現在西班牙與歐州共同市場有深遠的歷史連結。

802年起與拜占廷(圖11, 11A, 11B)協商,取得承認皇帝同等地位,並從耶路撒冷東正教牧首,取得聖墓之鑰,等同東西羅馬帝國皇帝共存時代。在內政、外交、教育、社會、文化、政治、尤其宗教上很多建樹,把羅馬基督教傳播到西羅馬帝國以北的日耳曼地方,讓南北歐陸文化、宗教一體化,更南伐避免歐洲淪為莫爾人伊斯蘭教領,之後十字軍東征、大航海對外軍事與宗教擴張,「薩克森敕令」就是始作甬者。
所以查理不只是德國的始祖,也是中西歐羅馬語系國家(法、義、西)的大家長,更是聯結上古西羅馬帝國、中古及現代歐盟政教的第一人,怪不得歐洲共同市場創始人,法國政治家Jean Omer Marie Gabriel Monnet,盧森堡政治家Robert Schuman ,及德國政治家Konrad Adenauer以德文與拉丁文尊稱查理大帝為歐洲之父 „Vater Europas“(拉丁文Pater Europae) [13]。



法蘭克王國的子嗣分家

840年查理一世之子-路易一世去世,長子洛塔爾即位。翌年,路易一世的另兩個兒子日耳曼人路易和禿頭查理結成聯盟,反對羅塔爾,展開內戰,842年,洛塔爾戰敗求和,次年八月,三方簽訂凡爾登條約,分全國為三部分,其中長孫洛塔爾(795年-855年)承襲皇帝稱號,並領有自北海菲士蘭群島、萊茵河下游的低地國、萊茵河流域兩岸、布根第、普羅旺士、義大利中部教皇領,跨北海到地中海的疆域,這麼狹長地區,稱為中法蘭克王國,又稱洛塔爾王國Lotharii Regnum,就是洛林省的前身,德法兩國人民千餘年為此捐軀之地,有兩個重要城市,一為阿亨Aachen,一為羅馬。由於中部部分講法文,南部分講義大利文,其它部分講德語,所以成為日後東西爭戰地點;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分得萊茵河以東地區,稱為東法蘭克王國;另一個異母弟弟禿頭查理則領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區,稱為西法蘭克王國。

時間飛逝,洛塔爾臨終了,他立下遺囑,稱為普林畝分家條約Teilung von Prüm,給3個子嗣。

1. 把羅馬皇帝稱號繼承給長子「年輕路易」,並給義大利,875年,路易駕崩後,一度給西法蘭克的禿頭卡爾繼承,後來給東法蘭克的卡爾曼Karlmann,最後落入奧圖。

2. 把低地國,與萊茵河兩岸與法語區瑞士給次子洛塔爾二世。870年逝世一年後,根據美爾森條約 Vertrag von Meersen,王國分割東邊給東法蘭克的二叔,西邊給西法蘭克的三叔。在880年簽訂李伯萌條約(經過一年多的折衝),西法蘭克禿頭查理的孫子放棄西洛林主權,歸東法蘭克路易三世,讓東西合併,成立大公國洛林。

3. 把布根第、普羅旺士給三子普羅旺士的卡爾,863年歿無子嗣,北布根第(較小)給東法蘭克,南部較大的部分給路易二世,875年路易二世歿後給西法蘭克禿頭查理,877年禿頭查理歿後,Boso von Vienne稱低地布根第王國,888年胖子卡爾歿後,Welfe Rudolf在高地布根第稱王,直到奧圖把它重新統合為止。


查理這些基本上是後來義大利、德國和法國三國的雛形,以及日後千年戰爭的原因。
差不多同一時候的9世紀早期,於5世紀從歐洲大陸進入不列顛的日耳曼人-盎格魯、薩克森部落的後裔也在不列顛島上形成民族國家-英格蘭王國,10世紀初期丹麥王[14] 已經整合了日德蘭(Jutland)半島上的北海日耳曼族部落,形成民族國家。



神聖羅馬帝國

路易二是歿後,他把王國分給兩個兒子:
長子卡爾曼,公元876–880年巴伐利亞國王,877–879年兼任義大利國王。
次子路易三世,公元876–882年法蘭根,薩克森,杜林根國王,880年巴伐利亞國王。
三子卡爾三世, 公元876年阿雷曼國王,879年義大利國王,882年全東法蘭克國王,公元881年,羅馬皇帝,885年從堂侄子得到西法蘭克王國。
阿爾努爾夫Arnulf von Kärnten(卡爾曼長子),公元887年東法蘭克國王,公元896年羅馬皇帝。
路易四世,公元900年六歲繼承,歿於911年,無子嗣。
東法蘭克王國卡洛林王朝絕嗣之後,原屬東法蘭克王國的五個部族公國(薩克森、巴伐利亞、法蘭克尼亞、阿雷曼,與洛林),目前史料討論傾向,從公爵中推舉了與加洛林家族有血緣的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一世為德意志國王。阿爾努爾夫之妻Oda,與康拉德一世之母為姐妹,因此康拉德以卡洛琳王朝外甥身份順利當選國王。注意每個公國幾乎就是一個王國以上的人口與大小,就因為中歐面積大,所以形成一個多部落的大區塊。

然而康拉德一世由於與其他公爵的對立,使得德意志仍舊飽受北方的諾曼人,與東方的馬扎兒人的侵擾。因此,康拉德死前,主動將王位指定王國內最為強大的薩克森公爵-「捕鳥者」亨利。亨利一世開明以同輩平等對待諸侯勢力,給予最大自治權,為日後人民團體般的神聖羅馬帝國與歐體開啟序幕;亨利一世於928年渡過易北河,再東侵易北河以東的斯拉夫部落,攻佔了斯拉夫人的要塞勃蘭尼貝爾。此地後來發展為布蘭登堡(Brandenburg)。933年,亨利一世在杜林根的里阿德附近擊敗了匈牙利人,打破了匈牙利人不可戰勝的神話,並暫時阻止了他們對德國的侵襲。

其子嗣 鄂圖一世(Otto I)也因而順利繼承王位[15]。鄂圖一世以實力將五個部族公國團結在一起,並擊敗北方與東方的強敵。938年奧圖一世,鎮壓了由法蘭克尼亞公爵-埃貝哈德和巴伐利亞公爵-埃貝哈德聯合發動的叛亂。929年-941年鎮壓其弟巴伐利亞公爵的叛亂。944年奧托一世封自己的女婿康拉德「紅公爵」為洛林公爵,此人後來與他反目。946年鄂圖一世率軍干涉法國內戰,先支持反對國王的法蘭西公爵(卡佩家族的成員),後轉為支持法王路易四世。949年封次子魯道夫為士瓦本公爵。

950年,他迫使波希米亞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稱臣。951年鄂圖首次入侵義大利,征服倫巴第,稱義大利國王,並與義大利統治者洛泰爾的遺孀阿德萊德結婚。953年洛林公爵與士瓦本公爵發動叛亂,又被鄂圖一世迅速鎮壓。955年,馬扎爾人入侵巴伐利亞和史瓦本。鄂圖一世在奧格斯堡戰役中擊敗長期侵擾德意志的馬扎爾人,使之轉向定居生活,建立起匈牙利國家。961年地位虛弱的教皇約翰十二世John XII,請求鄂圖一世循查理模式,進入義大利救駕。962年2月2日,教皇約翰十二世為鄂圖加冕回報,教皇稱頌他為「羅馬人的皇帝」;成為全日耳曼地方Germania及羅馬天主教領地(羅馬以北義大利)的最高統治者;以及西歐唯一的正統皇帝,也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Das Erste Reich,當時帝國下轄三個王國:德意志、布根地王國及義大利王國。因從今以降,法國雖然漸漸蟬食了北段中法蘭克王國,但一直不能稱帝,直到出現了拿破崙[15](圖12, 12A)。



選帝侯

1254~1273「大虛位時期」Interregnum1。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之魯道夫一世 Rudolf I von Habsburg被選為皇帝,開哈布斯堡王朝之始;稍後魯道夫一世擊潰波希米亞國王歐圖卡二世(Ottokar II von Böhmen or Ottocar II of Bohemia)後,王權始告穩固。1309~1438年「盧森堡王朝」(Reich der Luxemburg or Luxemburg dynasty),1348年卡爾四世Karl IV在位時,將布拉格定為帝國首都(圖13),設立第一所非德境內大學於布拉格Prag。卡爾四世在1356年金詔曰:確定選帝侯制度,皇帝由當時權勢最大的7個選帝侯(聖職選帝侯﹕邁茵茲(Mainz)、科隆(Köln)、特里爾(Trier)三大主教﹔世俗諸侯選帝侯﹕波希米亞(Boehm)王、萊茵的普法茲(Pfalz)伯爵、薩克森公爵(Sachsen)、和勃蘭登堡(Brandenburg)的鎮邊伯爵在法蘭克福(Frankfurt)城選舉產生。選舉會議由邁茵茲大主教召集並主持、帝位加冕禮在阿亨Aachen舉行﹔德意志國王即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再需要羅馬教皇的承認。1400年皇帝文塞爾Wenzel von Luxemburg-Böhmen遭選帝侯會議以不適任理由罷黜。1417年「合恩搓冷家族」(Das Haus Hohenzollern)之紐倫堡伯爵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取得勃蘭登堡邊境伯爵繼承權,晉身帝國七選侯之一。1438年起由奧地利哈布斯堡Habsburg家族佔據帝國皇位,不舉行選侯制度了。1452年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於羅馬加冕為皇,此後皇帝不再於羅馬即位。1466年德意志騎士團被迫與波蘭簽署「第二次同恩和約」(Zweiter Friede von Thorn),遭致瓜分噩運。1493年下萊茵區爆發農民起義。



民族主義的萌芽

1495年沃姆斯帝國會議宣佈「永恒和約」(Der Ewige Landfriede)。1499年瑞士脫離德意志第一帝國而獨立。15世紀下半法東的布根第,北義都脫離了神聖羅馬帝國,因此1474年起神聖羅馬帝國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1517年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提出「九十五條提綱」,除揭開宗教改革序幕,由於印刷術的發明,打破聖經只能由聖職人員閱讀,一般信徒無法閱讀的物理障礙。1456年固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在邁茵茲印刷了一本拉丁文聖經(圖14,)。藉由活字印刷術大量複製,當馬丁路德要傳遞宗教改革理念時,只要透過印刷和發達的貿易網路,不需要出遠門就可以傳播思想了,是資訊革命之前影響人類最大的發明之一,母校全名就是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tät Mainz,德國大學皆以紀念某一人文家命名。相對於義大利政治上脫離德國帝國,德國於宗教上脫離義大利教廷,但主客觀形勢,兩國也未繼續發展為民族國家。

馬丁路德點燃宗教革命時,由於經濟的發展造成利益不均,利益集團的分崩,結合與對立,各諸侯自立貨幣與關稅,各階級的利益也更尖銳,農民被剝削與壓迫,反而有重回農奴制度的感覺。農民也藉機在1524年5月起義,開始於西南部的黑森林,1525年發展到史瓦本、佛蘭根(Franken, 英Franconia)、阿爾薩斯(Alsass今法國境),杜林根(Thueringen)、薩克森(Sachsen)、薩爾茲堡(Salzburg)及提若兒(Tirol今奧地利境內)。1525年德意志騎士團團長阿爾布瑞希特(Albrecht von Brandenburg - Ansbach),將東普魯士改為世襲的普魯士公國,德意志騎士團國家之重心遂移至波羅的海諸邦。1618年起的30年宗教戰爭(Dreißig jähriger Krieg),1648年簽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Westfalische Friede):有關宗教問題必須由信奉基督教與天主教領邦共同來解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處理有關帝國內 部事物時,必須獲得領邦的同意支持。各領邦在其管轄領域內,擁有立法、 司法、徵稅、軍事,以及決定戰爭或和平的主權國,帝國名存實亡,皇帝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這不只對天主教勢力及貴族影響,荷蘭、瑞士,也脫離了帝國。



普魯士-第二太陽

1525年勃蘭登堡邊境選侯約翰‧西吉斯蒙(Johann Sigismund)取得普魯士公國之繼承權,乃將其國號改為「勃蘭登堡‧普魯士」(Brandenburg –Preußen)。1663~1806年帝國會議常設於雷根斯堡Regensburg,帝國境內之諸侯及城市代皆得派代表與會。1683年土耳其軍二度圍攻維也納,旋遭奧軍擊退。1697年薩克森選侯「強壯」奧古斯特(August der Starke)與波蘭王國締結同盟,成為波蘭國王。1701年勃蘭登堡邊境選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在東普魯士首府科尼斯貝格(Königsberg)加冕為帝國編制外的「在普魯士國王 」,改稱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16],並將國名由「勃蘭登堡‧普魯士」改為普魯士王國。其子在1717年開始實施國民義務教育。其孫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統治時期,普魯士軍事大勝,取得歐陸霸權,文化、藝術、音樂、經濟、哲學、法律大放奇葩,無論那方面稱成就都稱得上-腓特烈大帝[17],對宗教自由也容忍。並在1740~1748年發動「奧王位繼承戰爭」(Der Österreichische Krieg), 包括第一及第二次西利西亞戰爭。1756~1763年「七年戰爭」又稱「第三次西利西亞戰爭」爆發時,普魯士單獨對抗20倍人口的奧地利、法蘭西、俄羅斯、瑞典及大部分之諸侯聯軍[18],1763年戰爭結束,簽署「胡伯圖斯堡和約」(Friede zu Hubertusburg),進一步取得帝國內有新編制的普魯士國王,形成了神聖羅馬帝國雙霸天Dualismus,兩個太陽,並晉身歐洲英、法、奧、俄、普五列強。



拿破侖的崛起與稱帝

後世拿破崙評價腓特烈大帝「越危急的時候,越顯得偉大」,是其偶像;遑論拿破崙視腓特烈大帝是近代歐洲第一戰略家,在戰役層次上,就連當時普魯士軍隊的操演方法,都成為全歐洲競相模仿的模式。1772年普魯士、奧地利及俄羅斯首度瓜分波蘭。1789年-1799年法國大革命。1792年諸列強皇室為抵禦法國大革命風潮之傳播,遂向法國宣戰。1793年普魯士及俄羅斯第二次瓜分波蘭。1795年普魯士、奧地利及俄羅斯第三次瓜分波蘭,波蘭亡國。1803年起列強重新分配在德意志境內之勢力。貝多芬本來第三號交響曲是「獻給拿破崙」名為Napoleon Boaparte,但因為當初民主口號變成法國皇帝,1804年拿破崙一世自立為法蘭西皇帝,要求取得由神聖羅馬帝國在各歐洲君主中的優先地位,貝多芬1804年8月幻想破滅地撕下標題,改成無名英雄交響曲 Sinfonia eroica,首次公演是在維也納1805年4月7日。在第3次反法戰爭,拿破崙勝後,於1806年7月簽署條約,通過成立萊茵聯邦,是拿破崙的保護國,最初成員有16個前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貝多芬故鄉就在萊茵河畔的波昂,,並迫末代皇帝佛蘭茲二世,於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帝國瓦解,奧國退回自己王畿,改稱奧地利皇帝,本來皇帝皇后就不孚德國民望,這一擊淘汰了腐朽的舊體制,也等於替將來的德國開啟了新命運。這時天命正盛的法國終於贏了統治西半邊歐州皇帝稱號[19],多19個前神聖羅馬帝國邦國再加入萊茵聯邦,邦國合起來接近今天的德國版圖,貝多芬雖然居維也納,但維也納已非昔日耳曼帝都,遠離故鄉的異鄉人成了異國客。1800年御用畫師Jacques-Louis David畫拿破崙騎馬越過阿爾畢斯山St. Bernard時雄姿,下方石頭以拉丁文註名查理大帝,說明拿破崙早以擄獲法蘭克王國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為己志[20]。1810年德意志西北部從科隆到邁茵茲大片地區,被迅速畫入到法蘭西第一帝國,以便監控對英國的禁運,讓封鎖英國能夠順利推行,但人民的災難才要開始。



走向民族國家

1807年拿破崙大軍擊潰普魯士軍隊,普魯士被迫遷簽署「提爾西特和約」Friede von Tilsit,失土幾達普魯士王國國土之半,終於法國大革命的自由風氣吹進了耗弱的王國,不同的是由上而下,Freiferr vom Stein成為普魯士王國之宰相後,展開「須泰恩─哈登貝格改革」Stein-Hardenberg Reform,包括內閣不能再有權無責的內臣,貫徹閣員責任政治,廢除軍中侮辱士兵行徑,廢除平民不能升任軍官規定,土地改革,農民解放,城市自治,民主化,憲法起草,頗有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之風。1813-15年反法「民族解放戰爭」萊比錫戰役發生於1813年10月,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英國、奧國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在德國萊比錫附近苦戰,稱為「民族會戰」(圖15, 15A),10月31日萊茵聯邦解體,代表拿破崙統治德意志的最後希望已經幻滅。1815年「德邦聯」(Deutsche Bund)成立,歷時五十二年(1815~1866),屬於過渡性質。普魯士、奧地利及俄羅斯所組成之「神聖聯盟」Heilige Allianz,大力鎮壓自由運動。1834年「德關稅同盟」(Deutscher Zollverein)成立,這是針對千邦萬國,貨品通行關稅改革。



德國建國

從數據看德國工業化比英國晚一世紀,德境內工業革命才開始,1820-4年媒與褐媒產量英國為17.7,德國才1.2百萬噸,到了1900-4年英國為230.4,德國才157.3百萬噸。1835年第一條鐵路─由紐倫堡(Nürnberg)到富爾特(Fürth)完工,1840年鐵路英國為2390,德國才469公里[21]。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迅速波及德境,1848年德國發生三月革命,5月18日在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舉行法蘭克福國民議會 (Frankfurter Nationalversammlung),討論統一德國的方式:大德國方案與小德國方案,因為奧地利帝國,幅員廣闊,包含眾多民族,多數主張,只有德國人居住州納入,奧地利豬央聽到馬上反對,首相Schwarzenberg 在11月27日發表「奧地利帝國不可分割論」,等於宣布大德國方案破局,隔年3月首相再次發表,整個奧地利都是將來德國領土論。有831代表出席。馬克思主義分子起義,奧地利與普魯士等保守勢力又反對議會,意見很分歧,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絕出任德國皇帝。

1849年帝國憲法之爭,革命爆發於薩克森(Saxony)、布勒斯勞(Breslau)及巴登(Baden),旋遭大舉鎮壓。普魯士、薩克森及漢諾威締結「三王同盟」。帝國憲法於埃爾福特(Erfurt)通過。1850年普魯士立憲。1861年德意志進步黨創立;普魯士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逝世,威廉一世Wilhelm I繼位。1862年俾斯麥成為普魯士王國首相。1863年拉薩爾(Ferdinand Lasalle)創「德意志勞工協會」於萊比鍚(Leipzig),成為德國社會民主黨之前身。1864年普奧聯軍擊潰丹麥,收復日德蘭半島中部故土。1866年普奧間爆發「七星期戰爭」,普魯士大獲全勝,德意志邦聯解體,北德邦聯在1867年成立,有德國北方二十二個邦國組成,只是一個過渡組織,它幫助普魯士控制德國北部,也加強她對南德邦國的影響力。

1867年義大利也成立了自己的民族國家。1870~1871年普法戰爭,反法戰爭後,勸壓巴伐利亞國王LudwigII遜位,1871年普魯士國王 Wilhelm I在凡爾賽宮加冕德國皇帝,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Das Zweite Reich),俾斯麥成為帝國宰相。1872-1880年俾斯麥發動「文化鬥爭」(Kulturkampf),對抗天主教廷。1882年德國與奧匈帝國、義大利締結「三國同盟」。1883-89年俾斯麥推行社會保險立法。1888年威廉一世逝世,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繼位,在位僅八個月即病逝,威廉二世Wilhelm II登基。1890年俾斯麥去職。1900年人民法典Civil Code問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8年德國爆發「十二月革命」,駐紮於基爾(Kiel)的海軍水兵舉事,德國停戰,德意志第二帝國告終,社會民主黨魁夏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宣佈共和。1919年國民會議(National Assembly)於威瑪(Weimar)召開,會中選舉亞伯特(Friedrich Albert)為總統;簽署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Versailles)。1923年通貨膨脹情形愈加惡化,左翼及右翼份子不斷發動暴動。1925年興登堡(Paul Hindenburg)被選為總統。1926年德國加入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1933年希特勒成為總理,又一個冀希回復到神聖羅馬帝國時代榮光,締造「第三帝國」Das Dritte Reich,但人民的災難才又要開始。1935年反猶太人之「紐倫堡法」(Nürnberger Gesetzen or Nuremberg Laws)頒佈。1938年德國合併奧地利及捷克蘇臺德區(Sudetenland)。1939年「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德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5年希特勒自殺,第三帝國崩潰,德國無條件投降,德國全境被四強佔領,三成土地喪失,四強領袖於德國波茨坦(Potsdam)召開會議,消滅普魯士,四國無期限分割德國、奧及其首都柏林與維也納[22](圖16, 16A, 16B)。



雙文化多面向的現代德國

出乎意料戈巴契夫蘇聯民主化,開放改革,華沙公約諸國失序,1989年東德爆發大規模群眾示威,主席何內克下臺,柏林圍牆倒塌,西德總理柯爾與東德總理莫德洛(Hans Modrow)在德勒斯登(Dresden)舉行會議。1990年7月兩德「國家條約」生效。柯爾訪問莫斯科與蘇聯總統戈巴契夫(Michail Gorbachev)締約,戈巴契夫同意統一後的德國主權完全獨立。8月東西德簽署統一條約。 9月兩德與四強外長在莫斯科簽署「2 + 4條約」。拜戈巴契夫的開明,德國意外得以重生。

因此德國不是我們看到的好萊塢電影或影集勇士們的德國,拜蘇聯解體之賜,西德才能合併東德,能發展出一個較晚的現代民主聯邦德國,重科技至今仍保留地方傳統,憲法載明「社會型市場經濟」 (social market economy),不是純自由經濟,是種德國式折衷,由初任經濟部長壹爾哈爾特起草,以市場經濟的自由原理為基,以社會政策調整補充,一方面利用市場諸多自由力量推動經濟,另一方面防守社會保障網路的風險,可謂中庸之道,以「補完」原則再分配社會財富,國家得以援助不能維持生計的人[23],真有白居易在「新製布裘」所曰:「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的意境。

德國是一個西部萊茵、南部巴伐利亞曾經受羅馬帝國統治,北部、東部未受拉丁文明洗禮的雙文化多面向德國,這兒也不只是日耳曼人後裔,在這3000年的生活中先有原住民的塞爾特人(Celts)的通婚與融合,接著2100年前羅馬人的入侵與統治,查理大帝1200多年前起東進與斯拉夫人的接觸與吸收。具德國的拉丁文化的西、南部的確也是天主教的重鎮,尤其巴伐利亞是等同南歐的天主教國家(巴伐利亞是一個自由邦)。因此西南的拉丁文化加上萊茵河的滋潤溫暖,造就了葡萄酒文明,與北、東的啤酒文化截然不同,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地區喝到不同的飲料,這兒沒有不列顛或斯堪的那維亞的清教徒,更也沒有酒禁,尤其九月的慕尼黑啤酒節(圖17, 17A, 17B, 17C),每年都有千萬人在兩週內湧入慕尼黑。而相對未受羅馬文明與基督教洗禮的北方日耳曼部族,在第4、5世紀渡海移民不列顛,這些所謂安格魯薩克森人(Angels & Saxons),其實本家就在北德,他們所建立的王國史上也多自稱薩克森,所以北德和英國本是一家,只是皇室通婚結盟與反結盟時分時合而已。



社會連帶才是和平的良方

當查理大帝於西元800年12月25日封為奧古斯都皇帝Imperator Augustus,是西歐繼476年羅馬滅亡以來,第一個君王繼承了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封號;812年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皇帝米契爾一世也派特使歡呼查理為皇帝,擺脫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對西歐的法理統治權,所以歐陸三個主要大國,德、法、義皆是其子孫末裔,在千餘年歐洲史,德、法國王皆想繼承羅馬始皇帝-奧古斯都的道統,諸侯爭國王,就引起了疆域的爭執,與人民的苦難,在戰爭中數以千萬計的生靈塗炭、或喪失了寶貴的生命,歐陸其他國家如荷比盧、波西米亞、波蘭、巴爾幹諸國則淪為配角,充當各大帝王家族豪賭的棋子,比如荷蘭Dutch,現稱為Netherlands尼德蘭-意譯低地國,但因為哈布仕堡家族的介入割出南部,形成了西班牙屬低地國Spanish Netherlands,後來稱哈布仕堡低地國,就是今天比利時的前身。亞爾薩斯與洛林則在中法蘭克王國北端,在17世紀以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後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領地,三十年戰爭後,根據威斯特法倫和約割讓給法國。它和洛林都在普法戰爭後割讓給普魯士,一戰結束後屬法國領土,二戰初期重歸納粹德國,至二戰結束再次被法國奪回。

經過歐陸千年的動盪分合,人們學到了什麼? 當普魯士1866年以武力席捲北德,壓制南德後,非常清楚的千年多邦之國要民族國家化、地方舊勢力出路、資本主義要迎頭趕上、左派與勞動階層要求社會平等化,以及平民要求去貴族化,又要短時間內富國強兵,結果是社會連帶的制度延續平等對待的傳統,成功地把千年神聖羅馬帝國轉型為歐陸第一強國,成功地把千年神聖羅馬帝國數年內轉型為歐陸第一強國,所以現代德國的「定義」不建立在「武力」所及或「血緣」所屬, (奧主幹除首都圈外是日耳曼巴伐利亞族裔、瑞士除法裔十數%、義裔五%、羅曼栩裔兩%,近七十五%為日耳曼阿雷曼族裔;荷、比、盧、北法亦皆日耳曼西法蘭克族裔、東南法是日耳曼布根地族裔、東西哥德族分別在西班牙與易大利建立了王國、日耳曼犯德耳族( Vandals)還越過地中海),而是「社會連帶所覆被的國民」。



新歐盟誕生在法蘭克故土

1951年法蘭克王國的子民: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義大利、西德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合作推動煤與鋼鐵的生產銷售。1957年3月25日簽訂羅馬條約,1958年,正式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旨在創造共同市場,取消會員國間的關稅,促進會員國間勞力、商品、資金、服務的自由流通。總部就設在查理的故鄉不遠處-布魯塞爾。1965年,六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並於1967年生效,歐洲共同體成立。1972年後,愛爾蘭、英國、丹麥、希臘、葡萄牙及西班牙先後加入歐洲共同體。1987年7月1日,歐洲單一法案生效。1990年6月,簽訂申根條約,消除過境關卡限制,使會員國間無國界,於1993年1月1日生效。1992年1月,簽訂《馬斯垂克條約》,設立理事會、委員會、議會,逐步由區域性經濟共同開發轉型為區域政經整合的發展。1993年1月1日,《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歐洲共同體更名為歐洲聯盟,共同發展外交及安全政策,加強司法及內政事務上的合作。1993年1月1日,會員國增加瑞典、芬蘭和奧地利,並於1999年推出共同貨幣「歐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啟用。2004年,第五次擴張第一階段,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維尼亞、馬爾他、塞普勒斯加入歐盟。2007年,第五次擴張第二階段,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加入歐盟,歐盟已是世界上第一大經濟實體,2006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3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3.0萬億美元,格言為拉丁文in varietate concordia,意為:(我們雖然)各式各樣,(但我們)同心合意。



歐盟成員國的社會連帶

從我1982年留德開始,到這次2008年的老人長期照護參訪,社會福利普及的觀感一致。七月回國後看到網路新聞:德國總理梅克爾已經與英首相會談全民健保-第三世界社會連帶了[24],回想當年如何把跨羅馬與日耳曼兩語系多語言的數千個諸侯國國民綁一起?不是武力,而是社會連帶。

現代德國從日耳曼千年瓦礫建國,風雨飄邈時維繫的不是武力,是社會連帶。今天歐洲整合成功成員雖然各式各樣,但同心合意結合在一起的也是社會連帶,2008年到2014年金融危機,沒有社會連帶,南歐諸國與愛爾蘭會怎麼樣?沒有人知道。
2007年底,美國因為大選,最熱門的話題居然是全民健保[25],而且需求的是德國式的社會保險型健保[26],當吾人把German healthcare and American healthcare登為快訊或個人搜索引擎時,每天數十封。1878~1890年德國社會民主黨之興起而紛亂,1883~1889年俾斯麥推行社會保險立法,以社會連帶把不同歷史、文化、血緣、階層、階級、利害的國民綁在一起,歷史明鏡不就在眼前嗎[22]?



德國的第五個社會保險

今天歐洲除新加盟的舊東歐國家,國與國之間和平協調平等對待,國內人權平等對待,因為各國社會保障完整,生活優閒,鮮少社會事件,價值多元化,環境景觀非常重視;目前OECD加盟國30,除英美外全數皆為社會保險型福祉國家,或往這條路上進行中,以全民健保而言,除英美外全數皆為社會保險型,歷史上英倫一直不同於歐陸,英國醫療系統二戰後定型是國家編預算的公醫制(national health service);這次參訪的安排是由北萊茵州社會局老人長照股長Knud van Bueren安排以及陪同,他安排了週一中午見衛生局事務長官,接著兩天都是以他的七年老車代為輸送,本來平時他不開車,以捷運50分里程,從郊區與其夫人一起,聯袂到杜塞爾多夫(Duesseldorf)上班,週二、三則以其汽車載我往返各單位,非常密集與衛生部長照科長、長期照護基金(Pflegekasse) 北萊茵州支部執行長、長期照護機構團隊與醫院的首長會談,有如進入日耳曼時光隧道,進入空間時間的解析與聯結。

長期照護保險是第五個社會保險,自1995年1月開始徵收保險費,首先在4月起在宅照護服務就可以適用保險。隔年1996年7月開始機構的住民也成為該保險的對象。於照護保險法施行,開始適用於在宅服務半年後的1995年10月,在德國各地因「需要認護」 狀態的認定和判定試行錯誤的最高潮。新的保險雖然在法律方面設立了 「照護基金」,但是實際上卻把營運交給 「疾病基金」,地域型、職域型如企業、同業者、公務人員等八種,約800個保險人,1990年代在舊西德地區為數1100多個,2004年來數目統合成300個左右。尤其以地區型基金的合併更是顯而易見,根據日本的健康保險組織聯合會的調查,在1995年由1993年的全國252個重組為18個集團 (舊西德12個,舊東德6個)。其目的為匯集到能分散風險的規模之中,為了容易合併連章程都作了修改。就連需要照護的認定和判定也都由 「疾病基金」 共同營運的「MDK」 來進行,指導醫學審查或醫療服務的獨立機關疾病保險的醫療醫療管理委員會medizinischer dienst der krankenversicherung。全國十六州大體上都設置在州行政單位。

北歐型和德國型也有不同之處,在瑞典和丹麥,以所得近半重稅,來達成照護工作的社會補完性subsidiarity,表現民主社會主義的國家稅收的正當性及單一族群國家照顧國民的必然性[27],社會補完性Subsidiarity係事態應該由最小的或最低主管當局處理,中央當局有一補完作用,只執行地方無法有效執行的任務 [28]。北歐型以制度來結合各地方就成社會保險了。德國歷史上只是邦聯,剛成立德國時,國家沒有強烈正當性來徵稅,德國社會保障制度,從鐵血宰相-俾斯麥於1883年所提倡的疾病醫療保險起, 1884年起有勞動災害賠償保險、1889年起老年保險(年金保險的原型)、1927年失業保險等悠久歷史(表 壹),1994年德國領先世界進入第五個社會保險-長期照護保險。19世紀中葉俾斯麥首相的政策能在國會獲勝,是德國以國家立法不是繳稅給國家,而是成立社會法定保險,在地域及職域成立基金(保險人)來聚集保費,然後提供服務給付payment in kind。正式名稱為「因應要照護保險之社會性保障的法律」,在經過了自提案起20年來的爭論和對立,終於在1994年4月29日於聯邦參議院成立了,同年4月28日公告,完成了社會連帶的扣環。社會連帶在德國社會法有詳細的記載,國民社會權利基礎,德國社會法分別為:總論;教育處促進;就業促進;社會保險;健康傷病的社會賠償,兒童津貼,居住津貼,青少年補助,社會補助,行政訴訟等十編[29]。看來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就業安養,德國社會法皆有明載政府的責任。「社會連帶」的觀念在十九世紀末吹到了全歐、世界。



社會連帶的形成與維護的理由安在?

兩世紀後,2004年日本社會學者齊藤純一曰:社會連帶的形成與維護的理由安在?[30]。德國社會保險建立在社會連帶的基礎,以白話而言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與商業保險相較,它的加保險義務與保費繳交義務是以公法來訂的,所以不加保險與不繳交保費,訂有罰則。德國社會保險現金給付部份,除疾病津貼 Krankengeld,生活扶助津貼Unterhaltsgeld,復健過渡津貼 Übergangsgeld,失業津貼Arbeitslosengeld之外,與風險無關,不因收入而有差異。

有時社會保險被用來再分配所得,如歷史上健保保費大部分以所得精算,近年的長期照護保險也如是,所得越高繳納越高保費。所以德國的特色就是右派的自由經濟與左派的社會連帶並存。社會連帶互相保障生命;一定程度資源轉移他人,以緩和社會主義的抬頭;抑制階級對立;達成社會融合;傳達統治的關心;戰時可動員;戰後維持體制;推進經濟成長;確保建全勞動力等功能。建構社會連帶第一理由是生的「風險」,雖然東方社會有家族共濟的傳統,但生之時或有個人、家族、親族之力所不能逮之時,集合眾人之力就增大了對抗風險的能力[27];另一方面因為現代基因學的進步,更容易說明反對的理由,例如立岩真也,引用現代醫學進步,尤其優生保健方法能在先天疾病防治上,伴演早期發現的任務,因此生的風險一部分可以事先阻卻是一反論[31]。第2個理由為生的「偶然性」,與前者風險感覺類似,但風險是將來、某一定確率有威脅生命的危險,基本對處為風險盡量迴避,以減少自己的「代價」,生的「風險」是以自己為中心來做的假設,生的「偶然性」更加以自己為中心。我現在的生是無數的偶然性復合累積成立的,生為何時、何地、何人、何樣身體,不是自己決定,甚至何人種、性別、宗教等,在何種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組合的家庭裏出生,自己不能有所選擇,所以善用自己有利的利場,獲得具有排他性的資產是否合乎人類的道德呢? 在公正的機會平等似應消除偶然性、天生的才能與能力對不均的影響,第3個理由對生的受苦的同感。他人「生」的受苦感受性,與我們祖先所說:「人饑己饑,人溺己溺」有相通之處,感受到別人的痛,好像自己的痛,在哲學中及小說中,歷史中人們漸漸學到人的連帶這種感同深受的同舟精神,形成連帶的理由。再加上宗教等的影響,人類對他人受苦或應有時超會越時間性[32]。



德國歷史孕育出社會連帶

Solidarität在字典有兩層意義,一為普通指人類一般的共同生活的基本原則,以互相扶持與幫助,來表達團體與個人間的歸屬感,當自然人改為法人時,也同樣延伸為小團體對大團體間的歸屬感,如日耳曼邦國聯結成神聖羅馬帝國邦聯時;另一意義用在勞動運動上,被認為是勞動階級的美德,有時中文會譯成團結,如波蘭團結工聯polish trade union federation。社會學者 Alfred Vierkandt 在1969年定義 Solidarität 是團體強烈內部羈絆的態度;必要的與實際能夠實現的團體歸屬感,是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則。1994年Karl Otto Hondrich, Claudia Koch-Arzberger 認為Solidarität 出自心甘情願。在羅馬法中Solidarität 表示一種特殊型式的責任,如多人共同負有一個義務,每個人應該單獨行使整個團體義務,Solidarität不是敘述成員的團體歸屬感,而是每個個體負擔整體(拉丁文in solidum,德文 auf das Ganze) 的義務。個人過去用過「同舟共濟」、「共濟」,但是以日本博文社和独大辭典來返譯,共濟則成了「互相幫忙」(德文gegenseitige Hilfe),共濟組合則成了( 德文Unterstuetzungsverein),顯然與原文不同。

因此我改用「社會連帶」,但在現行德國民法用語中,不太用此羅馬辭Solidarität,而用德文連帶債務Gesamtschuld,(奧地利與瑞士仍用Solidarschuld), 都類似英文joint liability。連帶債務係「數個債務人負同一内容的債務、且每個人單獨負擔全額債務清償責任」。連帶債務用於金錢債務、債權人對各債務人可全額請求債務(德國民法第432條),但只能求償一次,債務人可為自然人或法人,連帶債務的機能為債務人增減時,也確保債權能回收,因此連帶債務是一種以人的擔保,達到確保債權能回收的目的,因為數人債務人負同一内容的債務、且每個人單獨負擔全額債務清償責任,任何一人清償全額債務後,其他債務人債務也消滅,任何債務人發生任何事由,不影響其他債務人,稱為相對的効力原則。另一方面,一人清償全額債務後,連帶債務人内部自訂各別負擔部分,能對其他債務人求償。德國民法第 432、427條轉化為國內民法第272條:「數人負同一債務,明示對於債權人各負全部給付之責任者,為連帶債務。無前項之明示時,連帶債務之成立,以法律有規定者為限」。德國民法連帶債務只限於意思表示(契約)及法律規定才成立。因德國民法427條明確民法是分割債務為原則,連帶債務債權獨力所以無主從差,債權人可以讓度債權,此點與保證債務不同,它比保證債務具更強擔保力,也因為債權獨立,所以可對一人讓與債權。在民法中較常見「保證」有:普通保證及連帶保證,普通保證是在主債務人無法償還債務時,才由普通保證人負清償的責任,故普通保證人可主張「先訴抗辯權」。即除非債權人證明其已就主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無效果,否則債權人不得直接向保證人請求代償。而連帶保證是連帶保證人與主債務人負同一内容的債務,也負相同的連帶責任,債權人可直接向連帶保證人請求清償債務,連帶保證人不可主張先訴抗辯權。國內自從信用卡大量發行以來,法律上具有爭議的問題不斷發生,如信用卡的附卡持有人,要對正卡持卡人負起連帶債務的民事責任,法院作出法律見解歧異的判決。國內民法連帶債務的法源,規定在民法第272條:「數人負同一債務,明示對於債權人各負全部給付之責任者,為連帶債務。無前項之明示時,連帶債務之成立,以法律有規定者為限」,因此法院判決歧異。從民法可見「連帶」的強烈,因此健保的精神有錢人為貧困者出錢(保費因收入而累進,服務與醫療卻相等),健康的人為生病的人負擔(沒有生病一樣每月繳保費,重大傷病者卻不用負擔),年輕的為老人負荷(年輕的不生病一樣每月繳保費,退休無資產老人由政府負荷),我國是自由經濟型國家,短時間引進「社會連帶」,許多老百姓對健保的行為與批評並非健保問題,而是不諳「社會連帶」的精神,學者亦然。



對照日本維新

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1872年第一次戶口普查人口:3481萬,1880年精密丈量面積:382,562平方公里) [33];北德意志邦聯在1867年成立,德國立國1871年(1871年人口:4110萬,面積:540,854平方公里, 但二戰後盟國分割,再合併後只剩面積:357,021平方公里)[34],建國同一時期、人口與面積同級、建國前諸侯林立,1885年福澤就闡述了「脫亞入歐」的主張,我寫文章的2007年底最新資料,2006年兩國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皆35,000 美元出頭,這是一個轉捩點,德國在歐盟內,發生金融危機時,還逆勢成長,且超越日本,日本在1989年開始泡沫,陷入常漲停滯,直到今天2014年仍然爬不泥沼,所以購買力平價與國內生產總值的人均,皆顯示日本近年不敵德國。

  購買力平價2012年預估 人類發展指數 國內生產總值
德國 人均:39,028美元(第17名) 0.928(第5名) 人均:41,513美元(第22名)
日本 人均:37,175美元(第21名) 0.912(第10名) 人均:38,459美元(第23名)
分處歐陸中部及太平洋島鍊,所以可以對照地區的因素,比較兩個國家「社會連帶」的發展速度,及人民福祉優先上有何不同。

日本實際的全民健保晚至1961年,與「富國強兵政策」相較晚一世紀,原因何在[35]?

主要以礦工勞動者為對象的健保在1927年(昭和2年)開辦,源自德國職域健康保險制度,於1938年才開始實施以農民或是中小企業上班族,為對象的舊國民健保制度。雖然有鄉鎮市為單位的地域保險,但是採取只保戶長,同業公會方式也是自願加入的,所以不是國民全部皆保險的社會保險。於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轉為強制加入性質。
戰敗後的1948年新國民健保實施,變成 「原則上由鄉鎮市等公家機關營運,強制全體國民加入」。但是,約還有3000萬人地區住民約2000萬人,被雇用者約1000萬人沒有加入,跟不上全體國民健保實施的步伐。因此自1957年度石橋湛山內閣時代起決定了「國民健保-全面普及四年計劃」,同時謀求國民健保法的全面改革。只是給予鄉鎮市時間整合態勢,國民健保法全面改正,在1958年12月27日公布,於1959年1月1日開始實施,所以從1961年4月起,全鄉鎮市有實施的義務[36]。

所以工業革命進行中,工業衛生不注重,每天16小時超工時、噪音、工安死亡、工寮自殺、得肺結核等傳染病,諸多悲劇詳見細井和喜蔵所著「女工哀史」,自 1890年大阪、甲府、群馬縣等紡織工廠及各地礦山開始工業化,自美歸國的高野房太郎於1897年成立職工義勇會,1898年安部磯雄、片山潜、幸德秋水等人集社成立社會主義研究會,1889年已經君主立憲,1890年改名社會主義會開始活動,但政府當局制定「治安警察法」,嚴格取締集會。1891年社會主義政黨成立,社會民主黨宣言書主張:土地資本國有、軍備全廢、實施普選、勞動者團結,政府當局以「治安警察法」當天解散社會民主黨[35]。

若以居民2000人以上為城鎮人口的話,1871年時,德國的農村和城鎮人口的比例為64/36,1882年時,僅有42%的德國人口從事農業,1907年下降到28.5%。 1880-1910年間,德國農村人口的年增長率為-0.1%,城市則為+2.5%。 在迅速增長的城鎮人口中,大城市的人口的增長佔有相當的比例。 1885-1910年間,德國2萬人以上的大城市的城市居民由860萬增長到2240萬,從占全國人口的18.4%上升到34.5%,其中10萬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的比重由9.4%上升到21.1%。1882年德國的就業總人口為1620.33萬,佔總人口的36.4%。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工人的退休養老問題。
在以前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時代,土地和家庭為農民提供終身的保障,手工業者則通過自我保障和行會互助來實現保障。

工業化帶來了退休的新問題,資本家的剝削,使得工人只能獲得勉強購買維持生活的微薄工資。而且新興的電氣、採礦、化工、鐵路等行業,工安危險性高,給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許多工人在年老退休前或後,就難以維持生計,淪為城市最貧窮的人群之一,不但嚴重影響城市的發展,而且對他們的照料也分散了他們在職的兒女的精力,從而影響到勞動力的再投入,這「負迴饋」給資本主義經濟帶來消極的影響。一種能夠為工人的疾病、傷殘、退休養老提供補償和保障的制度的氣候漸漸形成。

1897-1909期間,德國公立療養院照護的肺病工人數達27萬,開支近1億馬克, 具備雄厚經濟實力的政府才能應付如此巨額的開支,維持社會保險制度正常運行的。在天主教宗教信仰的影響下,德國歷來的統治者一直有著君主社會主義傳統。 威廉一世在1881年「工傷事故保險法」中宣稱「國家應該比從前更關心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必須通過立法措施而獲得的明顯和直接的好處中,使這些階級重新認識國家;它不是專門設計用來保護上層階級社會的機構,而是為他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服務的機構。」 俾斯麥也表明「在經濟鬥爭中站在弱者一邊,是我效忠的這一個王朝的傳統。」。

天主教信仰使得德國民間有著深厚悠久的社會互助傳統。在中世紀就存在共濟會、礦工協會疾病保險機構等慈善組織,教會和修道院組建的慈善醫院、行會也有自己的疾病和喪葬互助組織。普魯士還曾於1845年頒布法令,規定行會的強制性質,可視為國家涉入,制定法律,執行社會連帶的濫觴。1854年,普魯士政府又頒布法令,礦山、採鹽等行會都被強迫建立雇主和工人聯合管理下的地區性疾病保險組織。 在工人和工會還有「勞動與福利中心」、「社會聯合會」等群眾團體,1880年底,德國工人互助性質的自發性基金會已經發展到6萬人。 當行會的經濟基礎被工業革命摧毀之後,這種互助性質的社會保險性質就必然會向國家主導的社會保險過渡。

馬克思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875年法國社會民主黨成立,1878~1890年俾斯麥頒佈「反社會主義法」(Anti-Socialist Act ),宣佈社會民主黨人為帝國的敵人,大力壓抑社會民主黨之興起,德國無論共和或獨夫、帝制都走中庸之道的原因。
日本是全球第一個全面歐化、第一個非歐美「君主立憲」的國家,但日本重視福祉的已是1990年代的事了[27,36],更加對比,德國具「社會連帶」特有的歷史背景與溫床,至於美系避免使用社會字眼,而用「公共保險」public insurance來表達「社會保險」,「衛生與人類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來取代衛生社會福利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welfare,除了表現「自由經濟信仰總本山」與「資本主義大本營」之不同價值觀外,在OECD國家中特立獨行。

但網路發達的21世紀,已經使世界各國的資料彈指可得,2004 年美國大選就開啟了:貧富造成4360萬人無商業保險,也無「救濟型保險」話題,[37],美國的預防死亡效率最差[38],2004年美國的GDP用了超 15%於醫療,歐洲多在9%上下,效率最差[39]。 寡占與論也被多元網路取代,人們對國家立法、政府出面、單一保險人、全民無條件加保最為憧憬,似乎超過候選人的政見的規劃,且用「社會保險」等歐系字眼,而認為「找不到工作沒有保險就是懶惰蟲」也有反彈檢討聲[40]。



結語

以自由經濟為唯一目標的台灣,有時過於注重自由,而忽略了平等與博愛,在我完筆後,各自由經濟國家,時常陷入貧富懸殊、社會案件,市民不安中,例如:2011年阿拉伯之春,2011年佔領華爾街事件,泰國黃衫軍,紅衫軍之爭,烏克蘭之爭,
「社會連帶」以古人的智慧「中庸」預防物極必反的歷史覆轍,不能只近視經濟成長、股票、房地產等指數,更應放遠OECD的全面性經濟指標,貧富分布、男女平權、教育均等、環境、健康均等、居住等因素,否則政府會花更多的資源來做社會救助,也彌補不了。有了五個社會保險(表1),歐洲各國市民從生老病死到育子、失業、職災全都有了保障,但並非從此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健保等社會保險造成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男女平權、少子化與全球化時代的人口內外移動、環境、水與糧食等問題。在自由、平等、「社會連帶」思維下,歐盟會比我們這些單純自由經濟體更有信心、更穩健面對新挑戰,一步一步解決,維護市民長久的幸福。

過去2世紀,人們從生老病死到、教育、養育子女、失業、轉業、復健、安養、職災全都有了保障,接下來的挑戰卻是少子化與全球化,長壽造成的依賴性人口比例增加、男女平權,以及全球化時代人口與財富迅速移動的問題,不是傳統民族國家思維可以解決,歐盟會員國間的社會連帶似乎是一個好的起步,「社會連帶全球化」新發展,容下次討論。

參考文獻

1. 洪建德:醫學的人文觀之六: 德國的衛生保健系統(上). 台灣醫界雜誌 1996;39(9):801-6 [in Chinese]
2. 洪建德:醫學的人文觀之六: 德國的衛生保健系統(下). 台灣醫界雜誌 1996;39(10):921-5[in Chinese]
3. 洪建德:醫學的人文觀之七: 德國的法定健保制度120年. 台灣醫界雜誌 1996;40(4):305-14[in Chinese]
4. 洪建德:醫學的人文觀之九:被節約的醫藥界-1990年代前期的挑戰. 台灣醫界雜誌 1999;42(3):185-92 [in Chinese]
5. Ziethen H, ed. A cultural and pictorial tours of Germany. Revised editon, Bad Muestereifel, Ziethen Panorama publisher, 2007:1 [ in Japanes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6. Harbert W. The Germanic languag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7
7. Grimm J. Deutsche Grammatik. 2nd ed, Göttingen, 1819 [in German]
8. Cassius Dio. Roman History. Julius Caesar, Commentaries on the Gallic War. Book 7 ; a translated from Greek to English edition, 1914:40;33-42
9. Waterman, John C. A History of the German Language, Revised edition, Long Grove IL, Waveland Press Inc. 1976:284
10. Klaus Herbers; Helmut Neuhaus. Das Heilige Römische Reich - Schauplätze einer tausendjährigen Geschichte (843-1806). Köln, Weimar: Böhlau-Verlag, 2005, 343 [in German]
11. Chien-Te Hung. Healthcare Disparities and Health Equity- An Overview through Inter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Taipei City Medical Journal 2007;4(5):350-361
12. Einhard: Vita Karoli Magni. Das Leben Karls des Großen übersetzt von Evelyn Scherabon Firchow. Stuttgart 1995. [in German]
13. Jacques Le Goff: Das alte Europa und die Welt der Moderne. München, C.H. Beck, 1996 [in German]
14. The only primary source about Harthacnut of Denmark are two clauses from Adam of Bremen
15. Helmut Hiller. Otto der Große und seine Zeit. München, 1980:208 [in German]
16. Ingrid Mittenzwei, Erika Herzfeld: Brandenburg-Preußen 1648-1789 , 1. Auflage, Berlin Verlag der Nation 1987:180 [in German]
17. Karl Otmar Freiherr von Aretin u. a.: Friedrich der Große. Herrscher zwischen Tradition und Fortschritt. München, Orbis-Verlag, 1991 [in German]
18. Wolfgang Venohr: Der große König. Friedrich II. im siebenjährigen Krieg. Lübbe, Bergisch-Gladbach, 1995[in German]
19. August Fournier: Napoleon der I. Eine Biographie. 4. Aufl. Wien/Leipzig, 1922:65-76 [in German]
20. Exhibition in 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Unteres Belvedere, Wien, Austria
21. Internet Modern History Sourcebook
22. Deutscher Bundestag, Verwaltung Presse- und Informationszentrum Referat Oeffentlchkeitsarbeit, Bonn. Raum VII. Entstehung and Entwickling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land. In Fragen an die Deutsche Geschichte. Ideen, Kraefte, Entscheidungen von 1800 bis zu Gegenwart. 1981:357-429 [in German]
23. Hinterrede P, Schayan J,Giehle S.( ed) Tatsachen Deutschland 德國實情. Frankfurt, Societaets Verlag. 2005:102 [in Japanese]
24. German New. Deutsche Ausgabe. Do, 23.08.2007, Artikel Nr. 2. Meckel und Brown stellen Gesundheitsplan fuer Entwicklungslaender vor. [in German]
25. Axford C. Don’t believe claims of America’s health-care superiority. Salt lake tribune, Jan 17th, 2008
26. German healthcare. In Medicine and Drugstore. Jan 14th, 2008
27. 宮武剛:介護保險-三刷,保健同人社,東京,1998[in Japanese]
28. Knut Wolfgang Nörr, Thomas Oppermann. Subsidiaritaet. Ideen and Wirklichkeit, 1997:275. [In German]
29. Bundesminiserium fuer Arbeit und Soziales. Uebersicht ueber das Sozialrecht. 4. Aufflage , Nuernberg, Bildung und Wissen Verlag und Software GmbH, 2007 [in German]
30. 齊藤純一(ed).福祉國家的行方講座第5卷:福祉國家/社會連帶的理由.京都. 2004:286-303[in Japanese]
31. 立岩真也.往有弱的自由-自己決定介護生死的技術.青木社,東京,2000 [in Japanese]
32. Rotry R:Contingency, Iron, and Solidarit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3. 矢野恒太郎紀念会:阿不貴世英俊(ed). 日本100年,改訂第4版,東京, 2000, 22-35 [in Japanese]
34.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n line
35. 旺文社:雨宮良夫(ed).図說學習. 日本的歴史( 5),東京旺文社,1981:119-241 [in Japanese]
36. 社會福祉的動向編集委員會社會(ed). 福祉的動向.東京,中央法規出版株式會社, 2004 [in Japanese]
37. Medical news today. Public news. Facts about the uninsured in America would shock other developed nations. May 15th, 2004
38. Miller J. France best, U.S. worst in preventable death ranking. Bioethics international. Jan 9th, 2008
39. Larry little field:Room eight New York politics. U.S. healthcare finance:the waste. Sat, Jan 19th,2008
40. Welsh I. Firedoglake weblog. Mortalities and Health Care in the US: Let the lazy buggers die. Jan 12th, 2008

表壹: 德國五個社會保險
德國社會保險
類別 健康保險 意外保險 年金保險 失業保險 長期照護保險
起始
主管
自1883
衛生部
自1884
勞動部
自1889
勞動部
自1927
勞動部
自1995
衛生部
法源 社會法V 社會法Ⅶ 社會法Ⅵ 社會法Ⅲ 社會法X1

Sylt島Westerland 海灘,7月盛夏中午,仍有涼意,遠方的雲彩秒差變化。

Kampen 海攤正在侵蝕中,島嶼將消失不見了。

Nord-Sylt 丹麥人少數民族區。

Sylt島李斯特港。

李斯特港可以通北邊丹麥人的島嶼,便利國中生通學。

李斯特自然災害博物館。

不來梅大教堂。

不來梅的童話四隻音樂之友。

荷蘭的印象。

kinderdijk是保留中古人文風土的博物館。

kinderdijk 一角。

羊角村giechthoorn一角。

羊角村giechthoorn一角。

荷蘭的風車僅剩幾處觀光點

德國北部平原冬季雪景。

德國巴伐利亞冬季雪景。

圖1B:德國北部平原冬季雪景。

諾威王朝的宮殿,現在只見一個花園Herrenhausen Garten。

在法蘭克福看邁茵河的日出。

巴登巴登的早晨。

德國中部丘陵羅騰堡冬季雪景。

邁因茲的嘉年華是德國最早的嘉年華之一,有800年歷史。

德瑞斯登的聖母大教堂是原地原物重建,被燒夷彈摧毀後的50年,當地的人民決定在重現戰爭前的光輝樣貌。

夜間的德瑞斯登聖母大教堂更像一個易北河的珍珠。

猶太人聚落居住在費耳特

Baiersbronn位於北嘿森林中心點,光此村的腳踏車道,就是台北市的百倍長。

坐在老爺車由黑森林,清風徐來,陽光和熙,愜意。

鐘樓下,每一小時鐘響時,就有五色人種,發出驚嘆聲。

路德維希建構世界最美的城堡

這是接近Mittenwald邊境的山地,有山有湖,還有人文與美食,安心安全走在20度的山路中。

巴伐利亞州的路標,有令人安心的資訊,也很信得過的安全與正確性。

維也納的代表人物是約翰史特勞斯

內行人到了薩爾茲堡就感到奧地利了

奧地利替若爾的高山是不抹鉛華的村姑

拿破侖打破千年神聖羅馬帝國慣例,讓教皇旁坐,自己戴冠後,再為皇后加冕。

1983年盛夏哈布士堡皇宮Schoenbrunn,1804年法蘭茲二世在這裡退位,綿延844年的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1983年邁茵茲市中新剪影

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

約翰固騰堡銅像高聳在城市中央,他是活版印刷術發明人,造成基督教興起。

新天鵝石堡是末代國王路德維希起造的,但是他來不及結婚享用。

我畫的德國西北部冬季雪景,查理大帝的法蘭克族原鄉不遠。

梵蒂岡1998年底的冬陽。

聖彼得大教堂是米開郎基羅設計的。

梵蒂岡的瑞士警衛600年來穿著同樣時髦,是米開郎基羅設計的。

梵蒂岡的瑞士警衛600年來穿著同樣時髦,是米開郎基羅設計的。

梵蒂岡的瑞士警衛600年來穿著同樣時髦,是米開郎基羅設計的。

montaserrat上有本篤修士在中世紀避難的遺跡。

barcelona。

la seu。

la seu

雅典考古博物館。

穿著半傳統的總統府衛兵。

雅典拜占庭博物館的耶穌像。
 
統計資料
  • 今日參訪人數: 46
  • 參訪人數: 216648
  • 文章總數: 180
  • 回應總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