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廚房寰宇美食

吃不需要什麼學問?!就是忌屎!?

『吃不需要什麼學問?』,『生活需不需要知識?』,所有人對這問題都有不同答案,或許臨床同仁有否感覺到對國人患病時做解說,時常囿於病患的基本常識不足,對於尋求問題答案的能力,也明顯不夠,反正考試不考,職場不用的,就不懂,也不想學,所以醫師自發上想要透明化自己的醫療,對病人解說時,有時舉步維艱。

全民一起拼升學考試!這就接近問題所在了,反正化學、工程學、醫學各專業都可以當做四書五經來背,然後歷史考年代,數學考背誦解題,化學背化學式,另一方面,各行各業沒有讀書高,所以技職教育整個面就收掉了,21世紀全員進大學,蔚為世界奇觀。

但是我在歐洲與日本看到的卻不是這樣,廚師地位比較高尚,尤其在歐洲勞動最尊貴,因為收入不差,哪天晉級到西方總主廚或日本料理長,有如台灣教學醫院院長一樣拉風,大家上網看看grand chef的年收入許多人超過1億,就可以知道。

各國饕客也不一樣,打開本土網路,料理達人、美食達人部落格有如天上繁星,到處都有人拍下各級美食,然後大膽、直覺就評斷『好吃』、『難吃』,但仔細看盤上的食物,似乎與作者認知有差距,造訪餐廳時更發現,該餐廳與被網站描述迥異,甚至光從網路餐桌上的魚兒命名,就被人識破手腳。

美食節目更受觀眾唾棄,一位料理達人出現各台,搭配對食物不懂的假料理達人,對食材解說貧乏,看了浪費時間,怪不得收視率低,說穿了除節省節目製作費,沒有用心邀請專家,才是一大問題,雖然雞與雞蛋誰要先登場,但是老是看貶觀眾程度,也不是好藉口。我曾看到一位很會說的美食達人,他與美女主持人一搭一唱,很有架勢,但是對紅甘與青甘描述為淺海與深海,讓人一下看破,使內行人難過,前者與後者是不同的魚種,生態不同、產地不同。

有線電視翻譯專家也好不到哪裡去,翻譯者能正確翻譯海產的機會,直到最近才有過半,有些『咖』把所有不知的魚,全翻譯成鯽魚,天啊!明明是海魚的『小肌』,翻成他生活中的淡水魚名,也應該善盡正確翻譯之責吧?!

主管政府官員也常鬧笑話,風災調查菜價,居然五榖不分,誤把A菜當B菜。其實國人有此Kitsch(忌屎,看似新創台灣國語,但是台灣俗語固有『忌屎』,意為不具人性的傲慢,似乎相當神似)文化已久,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1在1984年大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介紹了這個字,並給予新的定義:既然上帝以自己的形象造人,那麼人怎麼有吃喝拉渣的排泄、生殖泌尿系統,高尚的上帝一定搞錯了!

儒家與前輩禮家就『高明』、『封建高尚』多了,一方面『君子遠庖廚』,不管這種吃喝拉渣的下人的事,但是卻要求廚房庖丁要做出『食不厭精、燴不厭細』的料理供己享用。看來這種忌屎文化似乎源遠流長,深入各階層的人心,各行業的層次結構hierarchies,假如米蘭昆德拉來台長住long stay,肯定會讓他擠出更多諾貝爾文學獎等級的作品出來。

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時代,一個資訊發達,地球是平面的時代,只要看懂語文,現代人可以穿越時空,與異國異地的人一起看報紙;同步看網路quotes,欣喜股票或期貨的上漲;或看衛星電視共同為中東的難民同悲;某地的八卦王子、赤裸王妃也可以挑動地球另一端市井小民的偷窺慾,因此我與大家分享的是全新的觀念,全球共生的觀念,全球化時代,魚類從地球一端供應到另一端,例如我們在台北的高級日本料理店,吃到的魚,有過半數以上,來自國外進口,鱈場蟹,松葉蟹,毛蟹來自俄羅斯遠東州轉口,嘉?魚來自日本玄海、瀨戶內海的養殖場,鮫鰈來自北海道近海;人們旅行的次數與廣度也也與上世紀初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人們可能在幾個小時之後,出現在另一個時空,例如到遠在德國極北的旅店,吃到北海與北極海的鱈魚鮮奶油燒,享受異國美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台灣翻譯版有人把德語Kitsch,翻成『媚俗』,曾是一種被視為次等的視覺藝術形式,例如缺風格、欠品味地複製藝術品,或是模仿已獲廣泛認同的藝術作品,山寨、海盜廠商。甚至於普羅大眾看電影、電視、網路而購買的郵購、網購。有時對創作時使用公認的文化象徵元素,然後大量生產、販售這些非原創的商品,世界的博物館福利社、某些流行商品、時裝、球鞋,就是媚俗最常見的表現。慕尼黑的Hans Reimann在 1860s /1870s年代在大作Das Buch vom Kitsch再次炒熱『忌屎』話題。但是沒有消化道,肚臍,不排便,怎麼吃好吃的食物? 吃不需要什麼學問!?就是忌屎!?誰說的?您認為呢?

參考文獻

1.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4年,台北很多出版社出版
統計資料
  • 今日參訪人數: 66
  • 參訪人數: 212315
  • 文章總數: 179
  • 回應總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