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又是什麼? What are Humanities in medicine?
- 文章分類: 人文無涯 生命短暫 Humanities are long, life is short
- 10/24/2016
以國內醫學院2000年前後所常用的「medical humanity」、或「humanity medicine」檢索國際網路,只出現繁體中文的網頁,都是臺灣的醫學院教材與課程的網路版,所以是台味十足的英語用法,也襯托出國內醫學教育對人文的渴望。
再查訪洪醫師德國母校Mainz University網站,也無叫做「medical humanity」、或「humanity medicine」之類的課程、甚至學習標題或內容,德國醫學院編制裡負責醫學倫理與醫學史專業的學科叫做醫學史,由於大學生是唸完菁英高中十三年級(多其它國家一年,等同大一程度)、完成多種古文、現代語文的人文課程、與經濟、社會、數學、自然等嚴格的科學訓練,才得參與會考得到成熟證書(Abitur),有了證書,始得進入傳統大學。
所以大學前,人文的訓練厚實,不需要像美國高中生再念醫預課程,記得當年我們台灣大一學生再必修大學英語,外語會話,英語文學選讀等不高明於高中程度的普通化學、普通生物、普通物理,讓當時我們有留級感覺。通識課程應該升級為更高級的人文與科學才對,因為台灣高中生已經經過高中高水準的門檻,與美國系統無菁英高中、無十三年畢業會考,全然不同,所以美國才經歷20世紀初,鑑於參差不齊的醫學校入學資格、教育課程與畢業生素質,發生福雷斯那(Abraham flexner,1866-1959)的醫學教育評鑑,使美國醫學教育研究所化(graduate school),一定要大學畢業才能進入醫學系,所以醫學教育突飛猛進。
究其道理在於美國高中的參差不齊,人文與科學沒有規格,不似歐洲與亞洲,高中前已經篩過數次,高中畢業前有會考,聯考,或其他方式的規格認證,不幸的是國內留美學者的主張未看到全世界與歷史,造成近年來的入學方式有進步面(例如多元),但是也有倒退面,規格越不明顯,越來越像美國了。其實要全面看,要看全世界,才知道只有美國是研究所才念醫學。其實無論高中或大學教育,不是以年算,而是以念完多少學科,多少小時,經過認證,達到入學或畢業水準來算,如此才符合國際化。
2001年一個不一樣的診間,好像進入美術館一般,對了還有古典音樂的流揚。 | 2001年一個不一樣的診間已經被病友所接受,3年來,這裡已經建立沒有藥水味的權威,大基中午來繪畫。 | 洪醫師每週三中午必定教病人色彩、紙、顏料的美學與科學,簡單易懂。 |
野外寫生的各位老人比畫家還專業。 | 野外寫生的各位老人比畫家還專業。 | 野外寫生的各位老人比畫家還專業。 |
野外寫生的各位老人比畫家還專業。 | 野外寫生的各位老人比畫家還專業。 | 野外寫生的各位老人比畫家還專業。 |
- 今日參訪人數: 66
- 參訪人數: 212315
- 文章總數: 179
- 回應總數: 0